詳細介紹
金標檢測卡產品介紹
一、產品原理與核心技術
1. 檢測原理
??原理類別?? | ??技術實現?? | ??可視化方式?? | ???檢測時間???? | ? |
??膠體金免疫層析?? | 抗原-抗體特異性結合 | 肉眼可見色帶 | 5-15分鐘 |
??熒光免疫層析?? | 量子點標記抗體 | 需專用讀數儀 | 8-20分鐘 |
??雙抗體夾心法?? | 捕獲抗體-標記抗體復合物 | 色帶強度與濃度正比 | 10-15分鐘 |
??競爭抑制法?? | 樣本抗原與標記抗原競爭 | 色帶強度與濃度反比 | 5-10分鐘 | |
2. 核心組件構成
組件名稱 | 材料/工藝 | 功能說明 |
硝酸纖維素膜 | 孔徑8-12μm | 抗體固定與反應區 |
膠體金墊 | 20-40nm金顆粒 | 標記抗體載體 |
樣品墊 | 玻璃纖維 | 樣本過濾與緩沖 | |
吸收墊 | 纖維素材料 | 液體流向控制 | |
二、操作流程詳解
1. 標準操作步驟
步驟 | 操作要點 | 常見錯誤 | 質量控制 |
樣本處理 | 液體樣本直接檢測,固體樣本需按比例稀釋 | 未充分混勻/稀釋錯誤 | 加樣量誤差≤5% |
加樣 | 垂直滴加80-100μL至加樣孔 | 傾斜加樣導致層析異常 | 使用定量移液器 |
反應 | 水平放置,室溫(15-30℃)反應 | 高溫/低溫環境影響 | 環境溫濕度監控 |
結果判讀 | 在指定時間內讀取色帶 | 超時讀取導致假陽性 | 定時器控制 |
記錄 | 拍照/掃描存檔 | 僅憑記憶記錄 | 二維碼溯源系統 |
2. 結果判讀標準
檢測線(T) | 質控線(C) | 結果判定 | 可能原因 |
清晰可見 | 清晰可見 | 陽性 | 目標物超標 |
不可見 | 清晰可見 | 陰性 | 未檢出目標物 |
任何狀態 | 不可見 | 無效 | 試劑失效/操作錯誤 |
微弱可見 | 清晰可見 | 疑似陽性 | 建議復檢或送實驗室 |
三、常見問題處理
1. 技術問題排查
問題現象 | 可能原因 | 解決方案 | 預防措施 |
層析不 | 樣本粘度過高 | 增加稀釋比例或離心 | 預處理粘度檢測 |
假陽性結果 | 交叉反應物質 | 選用特異性更強的卡型 | 驗證交叉反應率 |
背景模糊 | 膜材受潮 | 更換新批次檢測卡 | 干燥劑保存 |
顯色不均 | 加樣不均勻 | 使用定量移液器 | 操作培訓考核 |
2. 儲存與運輸要求
環境條件 | 短期儲存 (<1周) | 長期儲存 (>1月) | 運輸要求 |
溫度 | 4-30℃ | 按說明書要求 | 冷鏈/陰涼 |
濕度 | ≤70%RH | ≤60%RH | 防潮包裝 |
光照 | 避光 | 鋁箔袋密封 | 避光運輸 |
特殊要求 | 避免冷凍 | 部分型號需-20℃ | 防震處理 |
四、核心優勢與特點
快速高效:檢測時間通常在5-15分鐘內即可獲得結果,實現“立等可取”。
操作簡便:步驟少(通常僅需加樣),無需專業培訓,非專業人士也能輕松操作。
便攜性強:卡片式設計,體積小,重量輕,無需電源,非常適合現場、戶外、基層使用。
成本低廉:單次檢測成本遠低于ELISA、PCR、色譜等實驗室方法,適合大規模篩查。
穩定性好:常溫(通常2-30°C)保存,有效期長(通常12-24個月),運輸方便。
結果直觀:肉眼直接觀察色帶,無需復雜儀器判讀(部分高精度型號可配合讀數儀定量)。
安全性高:無需使用有毒有害試劑,生物安全風險低。
在線留言